硅化木鉴赏网

定州雪浪:淘尽千古的风华

10-30

定州雪浪:淘尽千古的风华

雪浪石近影

雪浪石和雪浪亭

□谢 飞

河北定州,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商周系王朝方国,战汉为中山都城,南北朝为民族融合之地,“唐以易定为巨镇制河北贼,宋以中山为北府备辽”。在现存灿若星河的文物古迹中,雪浪石以名石、名人、名诗、名园相映衬,成为定州历史文化之奇葩,中华文化遗产之瑰宝。

雪浪石,又称东坡雪浪石、前雪浪石。雪浪石不仅仅属于苏轼之作品,更被赋予悠久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燕赵豪气,堪称中华第一名石

苏轼治理定州期间,亲自发现,亲自命名,亲自歌咏,亲自营造,使之成为有宋以来中国赏石文化之盛事。北宋元祐八年,苏轼治定州,时年五十八岁。他于当年十月到定州任,月末在州衙后圃得黑石白脉奇石,命名为“雪浪石”,置于书房前,号“雪浪斋”。苏轼还亲自到曲阳,定做汉白玉雪浪石盆,将雪浪石置于盆中,激水其上,观赏雪浪翻滚之纹理变化和雄姿。苏轼命好友、同僚滕希靖赋《雪浪石》诗,自己次韵。绍圣元年四月辛酉日,苏轼作《雪浪斋铭》,并将其铭刻于芙蓉盆口沿上。

苏轼《雪浪石》诗曰:

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岱岳争雄尊。

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

削成山东二百郡,气压代北三家村。

千峰右卷矗牙帐,崩崖凿断开土门。

朅来城下作飞石,一炮惊落天骄魂。

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

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

离堆四面绕江水,坐无蜀士谁与论。

老翁儿戏作飞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梦,故国山水聊心存。

苏轼《雪浪斋铭》并引曰:

予于中山后圃得黑石,白脉,如蜀孙位、孙知微所画石间奔流,尽水之变。又得白石曲阳,为大盆以盛之,激水其上,名其室曰“雪浪斋”云。

尽水之变蜀两孙,与不传者归九原。异哉驳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飞空漱其根。东坡作铭岂多言,四月辛酉绍圣元。

今天,雪浪石仍被放置在定州某部队医院院内雪浪亭(北宋初年建)中即“众春园”故址,现存格局为清乾隆皇帝钦定修复建造。雪浪石,形体浑圆,无棱角,当经河流冲刷磨蚀,当来自附近的河床,其母岩学名为混合片麻岩,其成分以黑色的基性物质为主,白色的酸性物质成脉状分布,形成自然奇妙纹理,状若流水潺潺,雪浪翻滚,巧夺天工。这种岩石形成于数十亿年的太古代,石质坚硬,构成了太行山的基本骨架,和泰山石同为一品。

在中国,有“雪浪石”之称的景观石共计五件。其中定州两块,即乾隆帝所题“前雪浪石”和“后雪浪石”。据乾隆帝考证,定州的“前雪浪石”为真品,“后雪浪石”为赝品。在定州之外,还有三块雪浪石,其中,镇江金山寺有两块,被当做金山寺镇寺之宝,一块叫“大雪浪石”,一块叫“小雪浪石”。石上都有题记。在南京瞻园也有一块雪浪石,有东坡居士题刻。据考,这后三件雪浪石或因形状不似,或因石质有别,或因题刻不当,都与“东坡雪浪石”差之千里,只不过是因苏轼名扬天下,雪浪石名气贯中,为后世附会而已。

苏轼既是大文豪,还是赏石名家,他酷爱奇石,从幼童直至离世,寻石、品石、赏石、咏石伴其一生。苏轼的赏石之旅,无不有其鲜活诱人的故事,无不显其旷世卓绝的赏石奇才。

只有苏轼才能补充完善“石痴”米芾所提出的“皱、瘦、漏、透”赏石标准。苏轼画龙点睛,在其后添加一“丑”字,奇丑为美。郑板桥在《板桥题画兰竹》中说,“东坡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彼元章但知好之为好,而不知陋劣之中有至好也,东坡胸次,其造化之炉冶乎?燮画此石,丑石也,腴而雄,丑而秀。”苏轼一生爱石、咏石、藏石,他的作品,在有宋以来流传下来的石谱中多有著录,在中国赏石文化发展进程中,苏轼极具创造性,地位无可动摇。

苏轼十二岁那年,他和表兄表弟们在宅院中玩耍时,挖到了一块奇石。该石形似鱼状,晶莹光泽,绿色条纹精美,扣之铿然。父亲苏洵也很喜爱,做成砚台,曰“天石砚”,刻铭赠与轼。作为文人必备用品,这块宝砚伴随苏轼三十八载,经历了进士及第,签书凤翔府判官,除判登闻古院,权开封府推官,倅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得罪贬谪黄州等风风雨雨,助他成为旷世英才。元丰七年,苏轼将此宝物赠给其子苏迈、苏过。

元丰五年,苏轼创新的“以怪石供佛印”影响极大,载入了赏石文化之史册。那时,苏轼谪居黄州,怪石来自赤壁附近,《怪石供》作于东坡雪堂。苏轼在江边采得红黄白色美石二百九十八枚,大者兼寸,小者如枣、栗等。苏轼将异石放入古铜盆,注水灿然。恰巧庐山佛印禅师派人看望苏轼,遂送以为供。苏轼有文记之:“自今以往,山僧野人,欲供禅师,而力不能辨衣服饮食卧具者,皆得以净水注石为供,盖自苏子瞻始。”

元丰八年,苏轼权知登州。他自常州启程,在赴登州舟中作《醉道士石诗》。苏轼到达登州,登临蓬莱阁,在海滩寻捡奇石。他说:“文登蓬莱阁下,石壁千丈,为海浪所战,时有碎裂,淘洒岁久,皆圆熟可爱,土人谓此弹子涡也。取数百枚以养石菖蒲,且作诗遗垂慈堂老人”。在诗中,勃发出“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的名句。

苏轼自己非常珍爱的奇石之一称为“仇池石”,赴定守年前得自扬州,苏轼赞其“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眉。”既有雄伟壮观之感,又有玲珑剔透之形。苏轼围绕仇池石营造了一场诗文荟萃。仅从苏轼诗中可了解到,苏轼视其为“希代之宝”。王晋卿以诗借观,意在于夺。轼欲以石易画,晋卿难之。钱穆父欲兼取二物,蒋颖叔欲焚画碎石。这些诗文游戏,使得仇池石的文化内涵光芒四射。

苏轼贬离定州南下,过湖口,见湖口人李正臣所存异石“九峰”,玲珑宛转,想以百金买得,与仇池石为伴,遂命名为“壶中九华”。在南贬途中,曾作《壶中九华诗》纪之。八年之后,建中靖国元年,苏轼渡海北归,复过湖口,异石无存,甚为惋惜,和诗前韵自解。不久,苏轼与世长辞。次年,黄庭坚来湖口,见李正臣和苏轼诗。“壶中九华”没有见到,苏轼已离开人间。黄庭坚“感叹不足,因次前韵”,以诗铭记。

苏轼自幼年至逝世五十余年中,与石结缘,以石会友,以诗文石,仅雪浪石而言,历朝历代,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歌咏雪浪石者不下五十篇章。

唐宋之际,中国赏石文化步入集大成时期,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无石不雅”是士大夫和文人雅士追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意境的风尚。

苏轼作为文学巨匠,赏石大师,定州知州,新到任上,营造这一赏石文化盛事理所当然。

苏轼立石作诗不久,便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他还与好友联系,索要和诗,一时,围绕雪浪石的诗作纷纷扬扬,保存至今的诗文有其胞弟苏辙的《和子瞻雪浪斋》,诗友张耒的《和定州端明雪浪斋》,秦观的《雪浪石》,晁补之的《次韵苏门下寄题雪浪石》,道潜的《次韵苏端明定武雪浪斋》和李之仪的《次韵东坡所和滕希靖雪浪石诗、古律各一》等诗作,其文化氛围何不壮哉!

此后,雪浪石伴随着苏轼的贬谪和朝代演替、文化兴衰,时而文人汇聚,诗文沸扬,璀璨发光;时而清冷萧瑟,被人忘却,没入蒿莱。

绍圣元年,苏轼涉党争走上了一贬再贬,直至海南的谪居生活。而中山后政因东坡迁谪,雪浪之名亦废而不问。直至七年后的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苏轼奉召北归,定州州守张芸叟才葺治雪浪斋,重安盆石,欲作诗寄苏轼时,却获其与世长辞的噩耗。张芸叟《苏子瞻哀辞》云:“我守中山,乃公旧国。雪浪高斋,于焉食宿。俯察履綦,仰看梁木。思贤阅古,皆经贬逐。玉井芙蓉,一切牵复。词曰:‘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逝世二三十年后,元祐党人纷纷翻案,苏轼也得以昭雪。雪浪石仍以芙蓉盆盛之,立于定州文庙前,还被录入杜绾《云林石普》。

金代有关雪浪石的记载没得到任何信息,元代文献显示,雪浪石与芙蓉盆置于中山府学讲堂前,与图石之形并唐王维画竹碑二通即阴阳竹一并存放。

明清以来,围绕雪浪石的文化氛围逐渐增强,诗文歌咏热潮频频出现。这时的特点是,定州官民把雪浪石与对苏轼的祭祀、怀念融为一体,韩苏祠、苏祠、雪浪斋、雪浪石移入众春园,供人思念、观瞻。如此,才体现出集名石、名人、名诗、名园为一体的雪浪石文化品质和文化现象。

众春园位于今定州市区的东北隅,始建于宋初太宗时期,是历经千年的古典园林,为州守李昭亮创建。北宋仁宗皇祐年间,知州韩琦“复完而兴之”“总而名之曰众春园”。众春园是中国北方最早的“人民公园”,是控扼契丹的边陲重镇,军、政、民期盼“太平盛世”“与民同乐”的载体,也是吸引历代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歌咏定州、歌咏苏轼、歌咏雪浪石的文化园地。

明正德十四年,定州牧王琼移苏公祠于众春园。万历十六年,唐祥兴守定州,对众春园进行了重建,设以台池,莳以花木,蔚葱掩映,复现了名园胜迹。明代,雪浪石还没有迁入众春园,从明万历四十四年定州学正,有“万历间岭南第一才子”之称的韩上桂所作《仰苏亭赋·并序》一文可知,雪浪石还在文庙。

清代是雪浪石最为辉煌的时期,康熙四十一年,州守韩逢庥大兴土木,对众春园进行了全面修缮,新建雪浪斋,并移雪浪石、盆置斋前。同年,康熙皇帝西巡,驻跸众春园。自此,众春园成为皇家行宫。乾隆三十一年,乾隆皇帝命将临城发现的雪浪石移入定州众春园,做芙蓉盆,立于东坡雪浪石之后,御题为前雪浪石和后雪浪石。

光绪十四年,定州大儒、富豪,曾历十余年,费金巨万,完成畿辅丛书之刻的王灏,燕集贤达于定州,捐银修建雪浪亭。

乾隆皇帝不仅是一代名帝,还是诗人,有石癖,他对雪浪石的研究、考证、保护、歌咏、题刻为最,开启了歌咏雪浪石又一文化盛事。

颐和园的名石“青芝岫”就是乾隆皇帝的杰作。青芝岫色泽青润,形似灵芝,产于房山。此石为米芾后裔,明代米万钟最早发现,他如获至宝,倾尽家财也没有运回宅第,因此称为“败家石”。乾隆帝西陵祭祖,找到此石,运达青漪园乐寿堂院内,命名为“青芝岫”,咏诗作乐。由于青芝岫石体巨大,运输极度困难,还需破门而入,耗资难以计数。孝端皇太后知道后,十分不快,觉得此石既败米家,又破我门,原名不祥。

乾隆十一年,高宗纯皇帝巡幸五台,十月驻跸定州众春园。用东坡韵御题雪浪石诗三章,命张若霭图画雪浪石。乾隆十五年,皇帝南巡,九月驻跸定州众春园。叠东坡韵咏雪浪石诗二章,和雪浪石铭一首。回銮驻跸众春园,作和苏盆诗,次原韵,又题雪浪石,五叠前韵,再咏雪浪石一律。乾隆二十六年,皇帝巡五台回銮,驻跸众春园,叠雪浪斋铭,六叠雪浪石诗一首。乾隆三十一年,皇帝诏移置后雪浪石于雪浪斋,御制雪浪石记志其始末。乾隆五十一年,皇帝巡幸五台,回銮驻跸众春园,八叠雪浪石一首,四叠雪浪斋铭一首,题众春园雪浪斋一首。乾隆五十七年,西巡过中山,摩挲二石,作雪浪石真伪考辨文。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自十一至五十七年的四十七年中,亲眼鉴赏雪浪石多次,作雪浪石诗十多首,其中有八叠雪浪石诗,四叠雪浪石铭,二记雪浪石。乾隆的作品,在定州大都留有御题刻石,极其珍贵。乾隆皇帝还三次携宫廷画师临摹雪浪石,其一由宫廷大师张若霭画的雪浪石存于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另外两幅存故宫博物院,上边多有乾隆皇帝、画师或名臣的题诗题字。

对雪浪石进行研究考证保护唯乾隆皇帝莫属,乾隆三十一年,赵州牧李文耀在临城获一湖石,“掘土剔苔,沃之以水,而石之上宛露雪浪二篆题”。此石有“雪浪”题记,当为石名,应称雪浪石。定州有雪浪石,临城又出现了雪浪石,着实令人困惑。李文耀报告直隶总督方观成,方总督奏请移置苑囿以供,高宗皇帝认为不当,命“东坡之石宜置之东坡之雪浪斋”。经他考证,临城者“盖自康熙初年有临城令宋广业者,自定州移此石于彼,建亭凿池,诗酒其间,而有中山一片石之句”。他认为,东坡之石宜以东坡之诗为准,东坡之诗称其原为“炮石”,而临城者有“一片石”之称,故当以定州者为真。据此,他将东坡雪浪石题铭曰“前雪浪石”,将临城者题铭“后雪浪石”。两者都被盛以芙蓉盆,前后放置。重要的是,现今前、后雪浪石的保存格局,是由乾隆皇帝钦定的。

1952年,党和政府对雪浪亭进行修缮,前、后雪浪石得到保护。是年,毛泽东同志考察定州,自火车站驱车直奔众春园,他详察了雪浪石,并给随同和地方官员解读了雪浪石盆唇部的雪浪石铭。1967年,众春园旧址改建为部队医院,至今,雪浪石、雪浪亭安然静卧于院内。

如果要寻找定州历史文化名片的话,当是苏东坡与雪浪石。对它进行发掘、研究、展示,能形成影响全国的文化产业,也能在全国叫响定州。

2014年,我参加定州中山文化研讨会,认为,对定州深厚的历史文化而言,雪浪石是独一无二的,文化价值是最高的,《东坡赏石艺术苑》建设是有众春园为依托的,苏东坡及其家族的名气是惊人的,赏石文化是蓬勃向上的,是能够形成文化产业的。

今年,我又参加了定州中山文化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我建议,定州应培育打造以东坡名人、名诗、名石、名园历史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引爆点,打造东坡文化旅游园区,发掘培育民俗文化视点,形成以东坡文化、赏石文化、酒(东坡松醪酒)文化、缂丝文化、秧歌文化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园区;提升以定州塔、贡院、文庙、大道观、清真寺、晏阳初故居等古建筑群的文化景观及环境水平;打造以东坡文化为品牌,赏石文化为引领,以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建筑、馆藏文物、博物馆和农业观光旅游为辅的定州文化生态旅游产业。

东坡文化不仅是定州的文化宝藏,也是河北的文化名片。苏氏与河北渊源深厚,苏洵曾为文安县主簿,苏轼任定州知州,苏轼长子苏迈曾任雄州推官、河间令,三子苏过权中山通判。苏辙之子苏迟曾任职广信军。苏过、苏迟都死在任上。定州应以挖掘研究东坡文化为基础,深入收集、整理、研究苏氏家族的资料文物,为河北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贡献。本版图片 王佚/摄

栖霞石

黄花梨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