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鉴赏网

世界级文化遗产:扎非曼尼里的木雕艺术探秘

05-18

世界级文化遗产:扎非曼尼里的木雕艺术探秘

概述

马达加斯加位于南半球非洲大陆的东南部,印度洋西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岛上,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与非洲大陆相距400千米左右。马达加斯加岛是非洲第一、世界第四大岛,面积581,540平方千米。若含周边岛屿,全国总面积590,75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5000千米。其周围分布有科摩罗群岛、塞舌尔群岛、毛里求斯岛和留尼汪岛以及属于本国领土的大小岛屿。全国可耕地面积4%,牧草面积41%,森林面积40%。

公元1~10世纪,印度尼西亚人和阿拉伯人陆续迁入移居该岛,并同当地人通婚,形成马尔加什人。14世纪在中部和东南沿海出现了国家组织。16世纪,麦利那人在中部建立伊麦利那王国。1794年发展成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9世纪初统一全岛,建立了马达加斯加王国。19世纪30年代遭法国入侵,1896年沦为法国殖民地。

马达加斯加位于南半球非洲大陆的东南部,印度洋西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岛上

扎非曼尼人的木雕文化

扎菲曼尼里人生活在马达加斯加东南部菲亚纳兰查省方圆700平方公里的山区中。一种独特的木雕文化曾经在该岛广为流传,并在扎菲曼尼里族群中传承。在18世纪,这个族群为躲避战乱而逃到这片林木茂密而偏远的山区。今天,约有25000扎菲曼尼里人散布生活在这片山区的100多个村落里。Antoetra位于马达加斯加南部的塔纳拉森林腹地,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笼罩在云雾之中。这是个很普通的村庄,但当地人常常步行四个小时来赶每周一次的集市。集市上,成群的孩子穿梭在店铺和作坊间中间。这里出售的红木雕椅子、凳子、蜜糖罐和其他木雕箱盒声名远达斯堪的那维亚国家和日本。

热带雨林丰富的林木资源造就了扎菲曼尼里人在木材利用方面的非凡技艺。在数代人的努力和实践之后,扎菲曼尼里的木匠和手艺人在木工方面积累了一套实用知识和技巧。这种复杂的传统手艺,体现了木材这一自然资源在生活中的珍贵价值。扎菲曼尼里人将当地的20多种木材,运用到建筑和装饰上。实际上,他们深谙森林的开发利用和木雕工艺。所有木制品和日常用品,如墙、窗框、柱梁、板凳、箱子、工具等,都精雕细刻。

扎菲曼尼里人生活在马达加斯加东南部菲亚纳兰查省方圆700平方公里的山区中

扎菲曼尼里人村落里所有的居所建筑都是木制的,完全是由传统的木榫连接起来,没有任何钉子、合页等金属部件。传统的谷仓建在圆堆之上,形成山地特有景观。全木制的房屋具有扎菲曼尼人鲜明的文化特征,两侧山墙由精雕细刻的木板,窗户、窗框组合出美丽的几何图形,室内的梁柱上也雕有美丽的花纹。各种木质物品如箱子、盛器等都刻有复杂的花纹和图案,还有供陈列观赏的随形木雕工艺品。房屋的建筑和使用实际上还要遵循更讲究的规则。从房屋朝向到单个房间的陈设,通过四个方向即四个命运主神体现出马达加斯加全部的宇宙起源观。族系的创始人总是住在村庄最神圣的东北角。长子要低于父亲,而次子只能在西南角,这是最世俗的角落。房间内的布置也是如此:床在东北角,入口和粗俗的物品都放在西边。刻画在扎菲曼尼里人各种木质物品上的美丽图案,寓意丰富,反映出这个社会群体不仅源于印度尼西亚,还受过马达加斯加文化中的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尽管数目不多,但由于扎菲曼尼里木匠具有丰富的创造力,人们找不到两个完全一样的图案。这些图案承载着族群的信仰和价值观。例如,蜘蛛网象征着家庭关系;蜂房象征着群体生活。另外,这些装饰和其他诸如房屋设计等表现形式,还是个人在群体中的作用和社会地位的标志。

一种独特的木雕文化曾经在该岛广为流传,并在扎菲曼尼里族群中传承

现存状况

扎菲曼尼里的木雕文化今天也处于险境。1950年的饥荒爆发后,扎非曼尼里人开始卖手工艺品维持生计,但他们不知道如何象中间商一样牟利,也不知道如何对付假冒仿制,不愿意采用现代方法生产以及接纳现代的商业化。随着森林过度砍伐,原材料开始短缺,他们转而烧火开荒,种植作物,更加剧了森林退化。年轻人开始去城镇或造船基地打工,农村人口的流失正在消解扎非曼尼里的特性。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旨在保护部落自然环境、促进传统技术传承的行动方案。这是将扎非曼尼里人—渴望者的后裔—几个世纪积淀的知识留传下去的一个办法。

寿山石雕

摩根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