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鉴赏网

解密国宝:西汉‘见日之光’透光镜传奇

06-14

解密国宝:西汉‘见日之光’透光镜传奇

西汉“见日之光”透光镜,铜器,西汉,直径7.9厘米,重66克。1953年在洛阳采集。现藏河南博物院

西汉“见日之光”透光镜

1953年在洛阳采集的西汉“见日之光”透光镜,背面中央饰一圆状钮,钮座置于弦纹之内,主要纹饰系八曲连弧纹,镜铭为:“见日之光,相思勿忘”八字。镜铭文带两边各有齿纹一周。

“见日之光”透光镜背面花纹拓片

这面“见日之光”透光镜经简单的加工研磨、抛光等,其光亮的镜面在承受日光或聚光灯的照射时,可反映出它背面的铭文和图像。这类铜镜,古人称之为“透光镜”,国外有人称之为“魔镜”。

“见日之光”透光镜反射的图像

比较研究

透光镜的工艺高超,充分运用和体现了光学和力学原理,具有极高历史、科学和艺术研究价值,是西汉时期最为珍贵的镜种,也是我国历史文物中的精品。透光镜目前存世数量稀少,特别是流传至今还能够“透光”效果的透光镜更为罕见,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面西汉“见日之光”透光铜镜,此镜直径7.4厘米,重50克,边阔且厚,镜背中央是一圆形的镜钮,内圈为八曲连弧纹,外圈有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八字。每字之间以卷云纹和田字纹相隔。“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是西汉中期青铜镜铭文中的习惯用语。制此镜约在武帝以后。

西汉“见日之光”透光镜(藏于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面西汉中晚期“内清质以昭明”透光镜,直径11.5厘米,重280克,边阔且厚,镜背也有内外两圈,内圈有一个同心圆环及八曲连弧纹,中心也有一个圆钮。外圈有铭文:“内清质以昭明,光像夫日月”,每字之间夹一“而”字。

西汉“内清质以昭明”透光镜(藏于上海博物馆)

江西省萍乡博物馆收藏的一面西汉“见日之光”透光铜镜,此镜直径6.9厘米,厚0.5厘米。镜面微凸,鼻钮,柿蒂纹钮座。纹饰分成四区,均为浅浮雕。纹饰间以细凸弦纹相隔。外区饰斜线梳篦纹;二区为镜铭“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字间以卷云纹和田字纹相隔;三区饰斜线梳篦纹;内区饰内向八弧纹和四乳丁

西汉“见日之光”透光铜镜(藏于萍乡博物馆)

河南省遂平县文化馆藏有两面唐代宝相花透光镜。一面是宝相花透光镜,1975年12月25 日出土于遂平县修复河堤的月儿湾工地上。该镜直径16.9厘米,半球形钮,钮径1.5厘米,重500克。镜背有七朵全开的花朵,一朵居中,六朵分布于周围。另一面是八角形宝相花透光镜,1985年2月15日出土于遂平县诸市乡任马庄村中一座墓葬。该镜直径17.9厘米,半球形钮,镜边高出,边厚0.3厘米,背有七枝花朵,一朵居中,六朵分布于周围。

唐代宝相花透光镜拓片(遂平县文化馆)

唐代八角形宝相花透光镜(遂平县文化馆)

总之,上面介绍的透光的铜镜中,有汉代的“日光镜”、“昭明镜”和唐代宝相花镜三种,这三种铜镜都有别于其他铜镜的造型特点:1.镜体周围有既阔且厚的边缘;镜体非常薄,仅有0.5-0.9毫米;2.镜面微凸,镜背与镜面曲率相应,除纹饰处外,整个铜镜厚度比较均匀,纹饰成均匀排列。

汉代和唐代透光镜有所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当时铜镜铸造工艺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造成的。汉代透光镜镜背有铭文、连弧纹等,纹饰简单朴素,凸起的铭文带都显示出一种坚实的存在感,有岩岩泰山之气象。而唐代透光镜镜背则唐代最有贵族特征的宝相花纹,纹饰饱满华丽的,它表现出优美轻快、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意境。

作者简介

朱亚辉,男,北京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历,供职于河南博物院信息管理处,助理工程师。

绿松石图片

柳公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