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鉴赏网

蒙山诗话:蜀茶蒙顶的珍贵之处

10-09

蒙山诗话:蜀茶蒙顶的珍贵之处

欢迎关注↑↑↑shijiechayuan-ms

蒙顶山茶

中国十大茶叶品牌

来源:熊猫西游

《名山蒙顶贡茶赋示陈新盘明府》何绍基

蜀茶蒙顶最珍重,三百六十瓣充贡。

银瓶价领布政司,礼事虔将郊庙用。

旗枪初报谷雨前,县官洁祀当春仲。

正茶七株副者三,旋摘轻烘速驰送。

仙人手植东京前,后来化身入蒙泉。

古风古雨饱嘘吮,高三尺寿二千年。

朱阑环之锁纽贯,县官来时一开看。

我于茶品太疏略,喜陟高山到天半。

夹江昨读酒官碑,名山令谒甘露师。

敢云饮啜事琐琐,民生国典相纲纬。

榷酤源流有通塞,当官桑孔要深思。

晚清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曾出任四川学政,也因此见证了蒙山茶发展的又一次高峰,他的这首诗对蒙山茶采摘标准、制作工艺、进贡品类,护送过程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中,以“蒙山仙茶” 祭天、祭太庙,是清代皇家特有的仪式,可见蒙山茶非同寻常的地位,这也是蒙山茶自唐代“号位第一”以来又一次进贡的盛况。

清代中期,几经战火的四川逐渐恢复了生机,作为最富盛名的茶叶产区,出现了以蒙山“仙茶”为首的五种御用贡茶,其余四种分别为陪茶、菱角湾茶、春茗茶、观音茶,每年由四川的总督、巡抚等地方官在年节之际连同其他进贡品一并进贡,数量稀少,品质极高。就连遍尝天下好茶,号称“君不可一日无茶”的乾隆皇帝也忍不住感慨:用石铛煮饮蒙山茶,其中兴致,仍未与当年有所分别。

而此时的蒙顶也已成为赫赫有名的皇家茶园,山顶茶园之外又圈以石栏,并增石雕白虎巡守。

清代蒙山茶何以称为“仙茶”呢?光绪年间(约1892年)名山县知县赵懿在《蒙顶茶说》中解释到:“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以其意,谓曰仙茶”。

这与宋人提到的:蒙山茶生长时,常常有云雾覆盖在其上方,似乎是得到神灵的庇护。“雾覆其上,若有神物护持之”(北宋《东斋记事》),有异曲同工之妙,蒙山茶在云中生,云在茶中行:出产此茶的时节,也常常有祥瑞的云影出现,以“云”派生出了“神”,而神庇护着茶,“仙”的寓意也就立在其中了。“仙茶”历经数朝而最终定名,更与其独特的生长环境、优质的品质相得益彰。

叶细长,味道甘爽,颜色微黄,是仙茶的特点。蒙山仙茶与其周围上青峰的陪茶、菱角湾峰的菱角湾茶,均在春末采摘,“四月之吉祷采”,蒙山海拔高,湿度大,茶叶生长缓慢,萌发较迟,这也是高山茶的普遍特征。

至于制作仙茶的原料,就更为讲究,主要为独芽及一芽一叶,且一年只采三百六十五叶,采时指派僧人十二人入园,由地方官亲自监督,可谓精挑细选:“尽摘其嫩芽……每芽只连拣取一叶”。

采摘后先用火轻焙,随后,用纸将茶叶包裹后放入锅中稍闷后,再进行揉捻,最后用放在纸上置于锅口烘干,挑选其中润泽完整的作为正贡茶,并盛放在特制的银瓶中,再用木箱黄布包裹,印章封口,由当地县官占卜吉时,正装朝拜,派遣专人护送入京,直至安然无恙地进呈皇宫,以供朝廷大祭之用,也是何绍基诗中写道的“旋摘轻烘速驰送”,十分严谨庄重。

仙茶制作工艺中提到的“以纸包裹茶叶”,“放入锅中闷”,“放在纸上烘干”等步骤,都可见现代黄茶工艺的雏形,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茶叶在一定的含水量下加温热烘,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湿热氧化,可以推测,清代著名的 “仙茶”,也是如今“蒙顶黄芽”的前身。

赵懿《蒙顶茶说》

名山之茶美于蒙,蒙顶又美之,上清峰茶园七株又美之,世传甘露慧禅师手所植也,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以其异,谓曰仙茶。

每岁采贡三百三十五叶,天子郊天及祀太庙用之。园以外产者曰陪茶,相去十数武,菱角峰下曰菱角湾茶,其叶皆较厚大,而其本亦较高。岁以四月之吉祷采,命僧会司,领摘茶僧十二人入园,官亲督而摘之。尽摘其嫩芽,笼归山半智炬寺,乃剪裁粗细,及虫蚀,每芽只连拣取一叶,先火而焙之。焙用新釜燃猛火,以纸裹叶熨釜中,候半焉,出而揉之,诸僧围坐一案,复一一开所揉,匀摊纸上,弸于釜口烘令干,又精拣其青润完洁者为正片贡茶。茶经焙,稍粗则叶背焦黄,稍嫩则黯黑,此皆剔为余,茶不登贡品,再后焙剪弃者,入釜炒焉,置木架为茶床,竹荐为茶箔,起茶箔中,揉令成颗,复疏而焙之,曰颗子茶以充副贡,并献大使。不足,即漫山产者充之。每贡仙茶正片。贮两银瓶,瓶制方高四寸二分,宽四寸;陪茶两银瓶,菱角湾茶两银瓶,瓶制园如花瓶式。颗子茶大小十八锡瓶,皆盛以木箱黄缣,丹印封之。临发,县官卜吉,朝服叩阙,选吏解赴布政司投贡房,经过州县,谨护送之。其慎重如此。

相传仙茶,民间不可瀹饮,一蠢吏窃饮之。被震雷击死。私往撷者,山有白虎巡逻,以故樵牧不敢擅入。官采时,虽亢阳亦必云雨。懿验之,果然。此山之灵异与,抑亦天家玉食之重也。

因仙茶的产量少:每岁采贡三百三十五叶,又专用于祭祀天地祖先:天子郊天及祀太庙用之,在外包装上也尤其讲究,专用银器盛放,皇家不息重金用银器烘托蒙山茶仙茶的高贵, 在清代所有贡茶中仅此一例,足见其当时的地位。

如今故宫博物院馆藏的茶叶实物中,尤可见仙茶、陪茶、菱角湾茶的银包装尺寸、式样,与“蒙顶茶说”的描述完全吻合。

时光荏苒,又几百年过去了,蒙顶山的名茶,从露芽、谷芽、石花、雷鸣、圣赐花、吉祥蕊、到甘露、仙茶再到黄芽,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真实而生动的历史,都凝结着无数知名的不知名的茶人的殷切付出。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茶产区,这片土地曾饱经战火,几度民生凋敝,而这里的茶却始终为王侯将相,文人墨客所偏爱。 “今宇内土贡实众……蒙山为上”,“数帛不能易一先春之蒙顶”;“古人论茶,首必蒙顶”,她是世人眼里的“蜀之最”、“为天下所称”、 “供堂也未尝得其上者”,皇家宫廷,市井茶肆,雪域高原,都流动着她的身影。

白居易与之“穷通行止常相伴”,刘禹锡为此愿作“眠云跂石人”,这其中,还有苏轼兄弟“煎茶旧乏出西蜀”的眷恋,有文彦博“旧谱最称蒙顶味”的向往,有陆游“谁解蒙山紫笋香”的傲骨……

多少人登临山水,千里来寻,渴尝这一碗早春的滋味,多少人为此流连咏,感慨“应是人间第一茶”,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多少回人间迁换,多少人世代守护,蒙山顶上,方能有这传承至今的技艺与滋味,而这,也许正是上天赋予这片灵秀山川独特的魅力。

道不尽的故事,还在继续,蒙山茶的技艺,也在不断推陈出新,那些莫名涌动的感怀,连通着从古至今人们对这山、这茶的深情,都伴随着杯中甘甜的茶汤,一饮而下……

茶与山,人与事,都在这里,等待你的到来。

match

党风廉政社会评价调查电话12340

请耐心接听认真作答

给美丽家乡好评加分

春——采茶 夏——纳凉

秋——骑游 冬——喝汤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世界茶源·中国茶都

诚邀您的到来

世界茶源生态名山欢迎您的关注

电话:0835-3233120

协办:

名山区摄影家协会

四川省企业家摄影协会

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

俄罗斯碧玉

李可染万山红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