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鉴赏网

吴昌硕:古典艺术界的诗、书、画、印大师

08-04

吴昌硕:古典艺术界的诗、书、画、印大师

在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这样一位艺术大家——他是“诗、书、画、印”四绝全才,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是中国书法、绘画、篆刻史上的最后一位古典大师,也是近现代书、画、篆刻领域中的第一位领军人物。他就是“清末海上画派”四大家之一,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

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吴昌硕,1844年出生于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他在绘画、书法、篆刻方面成就最高,被称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石鼓篆书第一人”等等。

在绘画上,他的绘画题材多是花鸟,他以草篆书法入画,设色浓丽,将“大雅”与“大俗”相结合,既有古雅之意又有民俗之风。他的绘画有三大特点,一是师法自然,以观察生活中的自然之景来创造画作,二是古为今用,在继承前人的经验上创造自己的特点,三便是金石、书法、诗画相互交融。

此外,吴昌硕在绘画理论上也是取得相当高的成就,他自语:

“我画非所长,而颇知画理”

吴昌硕的绘画理论概括起来就十六个字:师造化,奠基础,贵独创,寓褒贬。

其中,师造化指的是绘画要做到“神似”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形似”。奠基础则要求多读书,多涉猎,广泛汲取其他艺术创造的长处用来强大自己。贵独创则是要求一点要创造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不能一味的摹仿。寓褒贬也就是以物喻人。

吴昌硕的绘画风格以及绘画理论影响了后世众多的画家。

说完绘画,我们来说说他的书法,前文我们说道,他以草篆书法入画,那么,他的书法到底怎么样呢?

著名书法家,篆刻家沙孟海先生曾经说道:

“昌硕先生以诗、书、画、 印四绝雄视一世,一般看法,他的最基本功夫是放在书法上的。”

书法是吴昌硕先生艺术的基础,绘画离不开书法,篆刻更是离不开书法。

“强抱篆隶作狂草”,这是吴昌硕对自己书法风格的自述。吴昌硕的书法以篆隶笔法书狂草,笔势奔驰,气势雄浑,没有拘束,随性而至。他认为学习书法应该由楷书和行书入手,然后再到隶书、篆书,因为学隶书可以增强笔力,学习篆书能习间架。

说完绘画和书法后,便是他的篆刻了,相比较诗书画,篆刻才是他一生的钟爱。

灿如繁星点秋汉,媚如新月藏松萝。健比悬崖猿附木,矫同大海龙騰梭。

使刀如笔任曲屈,方圆邪直无差讹。怪哉搴石方寸地,能合万象皆森罗。

这是吴昌硕的好友施旭臣在《题吴苍石头印谱》中对其篆刻艺术特色的评价,吴昌硕的篆刻气魄雄伟,高浑苍劲却又工整细致。

对于吴昌硕来说,他很小的时候便沉迷于篆刻,而篆刻也伴随了他曲折坎坷的一生,见证了他一生的辛酸苦辣,见证了他从个普通人变成了一代大家。

吴昌硕的一生也是苦涩的,他生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其后经历了太平天国的动乱,全家九口人只剩下了自己和自己的父亲,其后,父亲死后,他离开家乡到外谋生,最终经过千辛万苦成为了诗书画印全才的大师。

这个过程,陪伴他最久的便是他的篆刻,最懂他的也是他的篆刻。因此,我们将跟随他的篆刻艺术去品读他的一生。

吴昌硕的一生根据其篆刻风格形成的过程可以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

一:篆刻艺术的萌芽时期

在这一段时期,是他篆刻艺术的萌芽时期。篆刻风格多是模仿前人,取法主要取自于浙派、皖派,印风纤弱有余却刚劲不足,但这为以后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但是在这一段时期,吴昌硕却经历一生最黑暗的日子。

公元1844年,吴昌硕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其父吴辛甲是一个读书人,喜欢治印,而吴昌硕也自幼展现出对篆刻的着迷。吴昌硕 《西泠印社记》言:

“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稍知其源流正变……”

十七岁时,太平军从安徽直指浙西,吴昌硕家乡正处在战场之中,后又加上饥荒,家乡人竞相逃跑,在这次逃命中,他失去了自己的未婚妻、祖母、母亲以及兄妹,一家九口人只剩下自己和父亲两人。后来吴昌硕在回忆这一段历史的时候说道:“亡者四千人,生存二十五”,原来四千多村民在经过战乱后只剩下二十五人。可见其之惨。

逃亡后回到家乡的吴昌硕与其父亲相依为伴,虽未入官场却对官场有了厌倦之心,希望以耕读而终其生,但是,迫于现实的种种无奈,最终的他不得不参加了科举考试,结果却中了个秀才,其名声也随之大了起来,但吴昌硕仍对科举不感兴趣。

后来,吴昌硕和其父亲一起在安城镇建立起了一座新宅院,取名“荒园”,为什么叫做“荒园”呢?吴昌硕在自己的诗中给出了答案,

东邻西邻携酒壶,南枝北枝缔胡芦。绿竹满庭自医俗,青芜作饭谁索租。

眼展蕉荫叶叶大,坐听檐雨声声粗。梦醒灯火逗寒碧,城头曙色翻鸦雏。

“青芜”是一种蔬菜,在荒年的时候可以充饥,这种植物随处可种,生长迅速,因为吴昌硕在流亡时经常靠此菜充饥,因此对这菜很有感情,故起名“芜园”。

后来,吴昌硕父亲病逝,吴昌硕便再一次离开了他的家乡。

二:篆刻艺术的突飞猛进期

在这一段时期,吴昌硕的篆刻主要是博取百家所长,收归己用,为形成自己的特色积累经验。

根据王个簃先生《吴昌硕画 选·前言》谈到:“先生二十九岁离开了家乡,经常在上海苏州间寻师访友,究心文学艺术,对于诗、书、篆刻无所不长。”

吴昌硕在其父死后便泛舟出安吉,先到杭州拜于晚清时期经学大师俞曲园门下,后来又去苏州,在苏州,他认识了在上海画坛大名鼎鼎的山阴任颐任伯年。

在任伯年看过吴昌硕的绘画和篆刻后,建议吴昌硕到上海为生,又在看到吴昌硕绘画后,认吴昌硕的绘画用笔已经到了火候,将来一定会在在绘画上成名,后来,果然如任伯年所说。

在这一时期,吴昌硕广交文人,常常随颜文采、陆心源出入“六才子”家门,39岁结识晚清大书法家、 经学家杨藐翁。40岁在苏州又与当地望族、著名收藏家、朝廷大臣潘祖荫结交。

广交文友的结果就是吴昌硕可以见识到不同的艺术理论,潜心学习,最终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三:篆刻艺术的成熟期

在这一阶段,吴昌硕的篆刻艺术风格趋于成熟,其篆刻艺术大概有三个特点,一是字形结构由横转纵,气象变得开阔,而第二点便是笔画线条的书写意味更重,第三点就是执刀方式以单双刀与切冲刀相结合。

已经渐渐步入晚年的吴昌硕经常在苏沪两地往返,广泛的结交好友,而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在这一段时期,51岁的吴昌硕跟随吴大澄北征过一段时间,后来又当了一个月的安东县令。

60岁时,吴昌硕以定润格卖画为生,短短的十余年间,吴昌硕就成为了后期海派中的重要人物。

70岁时,王一亭拜入吴昌硕的门下,而王一亭除了是一名书画家,又是工商家以及日本商社大买办,他帮助吴昌硕在日本打开了书画市场,日本有许多人都亲自来上海求画。

1927年,八十四岁的吴昌硕逝世。

“不知何者为正变,自我作古空群雄”

纵观吴昌硕的一生,是一个不平凡的一生,他生于清廷,长于国破之际,成名于早已西化的上海,一生经历了太平天国的动荡,也曾经亲自追随军队北上,但就是因为有着不一样的生活经历他才创造出了非一般的成就。

吴昌硕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他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有着深深的自豪与自信。他以金石笔意入画,将诗、书、画、印融于一体,不拘束于古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他追求心意的真实刻画,诗、书、画、印都是他内心的舒展。

有人说,他结束了一个时代,也开启了一个时代。

他的绘画作品有“苦铁画气不画形”之说,注重作品中“气”的表达,笔墨和构图以“气”贯注,追求“神”的表达,这一特点为近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奠基之功。

参考资料:《吴昌硕》吴东迈著

《舒卷自如古趣横生—吴昌硕篆刻的高浑苍劲》王毕

《格高韵古 气寓象外 —探寻吴昌硕的绘画艺术》刘靖宇

蓝珀的价格

翡翠等级划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