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鉴赏网

蒙山茶:一杯中的历史与传承

03-13

蒙山茶:一杯中的历史与传承

我们都知道茶树的历史最起码有六七万年之久了,而茶被人利用起来也有四五千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出现过很多好茶,但要说什么茶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应该就是蒙顶茶了,白居易在他的诗作《琴茶》中写道: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蒙山就是四川雅安的蒙顶山了,蒙顶山自古以来就是知名产茶区,蒙顶茶也一直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而蒙顶茶中品质最佳的,就有蒙顶黄芽。

陆羽作为茶祖,他说的话总是占据着很大的分量,所以他在评价名茶时,就认为“蒙顶第一”。后来新中国成立,蒙顶黄芽理所应当的入选了十大名茶。不过要说起蒙顶黄芽被人工栽培最早的记载,应该是距今已经有两千年历史的西汉。西汉有一个制茶人,叫做吴理真,吴理真被称为蒙顶山茶祖、茶道大师,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种茶人。

关于吴理真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蒙顶山中流淌着一条青衣江,青衣江上波浪翻涌时,就会有鱼儿出水嬉戏,要是周围没人,它们就化成了仙女在江面行走,或者翩翩起舞,但是在江水底下有一个十分严厉的龟丞相看管她们,因此鱼儿们变成人形出来跳舞的机会并不多。

西汉年间,在蒙顶山西边的江畔上有一家人,世代居住在这里,这里也就是吴理真的老家。吴理真的父亲是个资深药农,认识附近山上的各种草药,在当地看病也是一绝,人称神医老吴,老吴因为名气很大,所以许多人都慕名而来找他解决一些疑难杂症,因此给的诊费也多,所以常年下来,吴家算是不愁吃穿,过得滋润。但是他们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因为吴夫人一直怀不了孩子,可是急坏了这对夫妻,老吴只要找到能帮助人怀孕生产的草药,就带回家来尝试,几年下来,终于,吴夫人在三十岁那年怀上了。从此,吴家像是有了期盼,有了希望。吴夫人怀孕期间,老吴可以说是除了洗衣做饭、挑水砍柴之外是寸步不离,悉心照料,也不去上山采药了,也不外出诊治了,一心就是呵护自己妻子。

终于,十月怀胎,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时节,小草发了芽,吴夫人也生下了孩子,这孩子就是吴理真了。吴理真生下来以后,吴夫人居家照顾,老吴呢就继续上山采药,外出行医,只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啊。本来吴家和和美美过着日子,可是吴理真十岁这一年,老吴爬到悬崖峭壁上去摘一株很难得的不太常见的草药,结果脚下踩空,失足坠落,老吴就这么交代了。老吴不在了,吴家一时之间没有主心骨,就剩下吴夫人和吴理真这对母子相依为命,好在吴理真懂事,他就从山下的学堂退了学,回家陪伴母亲,平时呢他就去山里捡些柴火拿去集市,能卖一点钱算一点钱。

某一天,雅安突降暴雨,蒙顶山上顷刻之间烟雨迷蒙,吴夫人就嘱咐吴理真今天不要上山了,安全最重要,但吴理真却计上心来,他找了件麻衣披在身上,冒着大雨就狂奔而出,目标肯定不是山上了,现在去山上太危险,所以他要去的是山下,也就是青衣江的下游。现在是下着大雨,山上满地的干柴肯定会被大雨顺着高处给冲到低处来,而青衣江穿山而过,是两侧山间最低的地方,所以吴理真只需要站在江面下游进行拦截,就可以收获取之不尽的柴了。

到了青衣江下游,吴理真发现在江面一处狭窄的地方已经堆集了许多湿漉漉的柴,他忙不迭的把柴从江面拖出放在一边,可是就在吴理真快要把江面上的湿柴清理完时,他发现江畔搁浅了一条银色锦鲤,善良的吴理真小心翼翼的用双手捧起这条银色锦鲤,然后慢慢走到江的中间,确保水位够深,才把鱼重新放了回去。

把鱼放回去之后,渐渐地,雨也停了,吴理真看着收获来的几大捆柴火,喜出望外,抱着柴火一趟一趟的都给运回家里去了。虽然吴理真还只是个孩子,但是他又善良又勤快,还特别地孝顺,一直到长大成人,他都是家里的主心骨,母亲的依靠。

吴理真救下的锦鲤并不是一条普通的鱼,而是修炼了千年的鱼精,本来趁着下雨,龙门乍开,只要这条鲤鱼精跃过龙门就可以成仙,但谁知跃起的时候正好一个浪花打过来,将鲤鱼精拍到了江边上,这才有了吴理真救下锦鲤这回事儿。

在吴理真成长的十来年中啊,这条银色锦鲤反复找机会试图成仙,终于在吴理真二十岁这年,银色锦鲤跃过龙门得道成仙了。成仙之后,银色锦鲤没有去天庭,而是化作一个仙女,日日在江边起舞,她在等她的救命恩人吴理真。

平日里,吴理真除了帮母亲做些家务,其余时间都是去山中采茶,他从山里头的野茶树上采集来茶叶,卖给集市上的人,然后换些钱或者粮食,有空的话吴理真还会跟着山下的老人学做茶,他的愿望就是学会种茶做茶,这样就可以直接把做好的茶卖出去,赚更多的钱。

这天,吴理真和往常一样,从山上下来,背了个竹篓,竹篓里头都是他采的嫩绿嫩绿的茶叶,顺着青衣江吴理真迈着轻快的步伐走下来,可是到了下游江畔,吴理真远远望去却看到一个身披白纱的女子站在水流湍急的江中跳舞,这也太危险了,吴理真急忙加快脚步一边朝前走,一边大声喊:姑娘危险,快上来。

他哪里知道,人家姑娘本来就是仙子,还是个鱼仙,鱼会怕水吗,当然不会。再说这位由银色锦鲤变成的姑娘,她是今天等、明天盼,终于跟自己救命恩人相遇了,鱼仙激动万分刚想着要走去江边,结果踩了个石头脚下一滑,一不小心身体就倒了下去。吴理真说是迟那时很快,急忙跳入水中一把搀住鱼仙,俩人四目相对,一见钟情,美好的爱情从这一刻开始了。

鱼仙告诉吴理真,她是山下村子里的人,叫做玉姑,玉姑和吴理真的初见给吴理真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从此以后吴理真每天都要从青衣江下游经过,而玉姑也风雨无阻的在江畔等他,两个人没有约定,但就像是约定好了一样,天天会面,虽然每次见面的时间短,但这也给二人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不久之后,吴理真再和玉姑相见的时候,他终于鼓起勇气表达爱意,希望美丽的玉姑能够嫁给他。这个时候,玉姑从身上掏出七粒茶籽,递到吴理真手中,她让吴理真回去以后就把茶籽种下,等到来年,若是茶树长成,新叶茂盛的时候,也就是她嫁到吴家的时候。

蒙山对吴理真来说是生他养他的地方,所以吴理真选择把茶籽种在了蒙山山顶,之后的每天吴理真都悉心照料守护着茶树苗,说来也怪,平常一棵茶树长成少说也得三五年光景,但玉姑给的这茶籽,自从投进地里,日日都能看到新变化,到了第二年啊,还真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茶树。

吴理真激动万分,以为是上天也在祝福着他跟玉姑的爱情,在吴理真母亲的祝福下,吴理真和玉姑拜堂成亲,过上了幸福美好的婚姻生活。多年以后,吴理真母亲逝世,而吴理真和玉姑有了一对儿女,这个时候吴理真自然也知道了玉姑就是当年自己救下的那条银色锦鲤。夫妻二人白天种茶,晚上陪孩子,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但是山顶总是风大雨急,因此七棵茶树做出的茶口感不是太好,很长一段时间都卖不出好价钱来。玉姑明白原因,随即把自己肩上的白色披纱丢上半空,顷刻之间蒙山山顶就被云雾笼罩起来,神奇的是从这以后,风小了,雨了少了。

玉姑偷偷施法的事情,不小心被青衣江里的龟丞相发现,龟丞相这才知道鱼仙跟凡人结婚了,龟丞相就把这件事告诉给了河神,河神带着虾兵蟹将赶到蒙山,要拆散吴理真和玉姑,玉姑执拗,当然不愿意跟丈夫分散,不得已,当下含泪跟丈夫和孩子告别,朝着蒙山顶上飞去,化作了蒙山山顶的一座高峰,这座高峰就是后来蒙山最高的山峰玉女峰。

从那以后,玉姑不仅可以守护着那七棵和吴理真一起种起来的茶树,也可以为吴家遮风挡雨。河神一看事情成为定局,只好离开。吴理真呢一个人把孩子抚养长大,和孩子们一块儿种茶做茶,到吴理真晚年的时候,茶树已经栽遍了整个蒙山。只可惜,八十岁高龄的吴理真仍旧割舍不下对玉姑的思念,在某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他投井而逝,随她而去。

后来,有位皇帝为了感念吴理真种茶制茶的功德,追封他为“甘露普慧妙济禅师”,蒙顶茶也借势美名远扬,名传千古,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


如今说到四川的茶,仍然绕不过蒙顶山,到过蒙顶山的朋友,肯定都会被蒙顶山的秀美景色所折服,几座山峰,时不时就会被蒸腾的雾气所包围,远远望去,恍若仙境。而说到蒙顶茶,就数蒙顶甘露的性价比最好,简直吊打许多名茶。不过这里,暂且不表蒙顶甘露,而说说这个蒙顶山的另一种茶,什么茶呢?蒙顶黄芽。

六大茶类现在都清楚了:绿红黄、青白黑,其他几类茶都说过,大家应该也都不陌生,但是唯独黄茶咱们还没有说过,恐怕大家也不怎么熟悉,没喝过的人应该大有人在。而蒙顶黄芽,正是黄茶的代表之一。

黄茶的工艺真正成型于明代,工艺跟如今的绿茶最最接近,只是在绿茶的工艺基础上,多了一道“堆黄”或者叫“闷黄”的工序。也正是因为绿茶跟黄茶的工艺十分接近,就有许多专家学者认为,黄茶的工艺应该是古人在做绿茶的时候,因为疏忽,操作失误,才被发现出来的。这个说法,也得到了明代的文人许次纾的佐证,这位许次纾在他的《茶疏》这本书里,有模有样的记载了黄茶被创制出来的过程。原文在这里就不引用了,都是古文,也比较生涩难懂,大概意思就是说古人在做绿茶的时候,不小心没把茶青及时从炒锅里拿出来,导致炒得有点过,一看坏了,这锅茶算是毁了,但是转念想想,扔了多浪费呀,毕竟喝还是可以喝的,就把这锅茶呀用竹筒,趁着茶青还热的时候呢,给装了起来。不过最后再把这些茶拿出来喝,却意外地发现,嗳!味道还不错,没有绿茶苦涩,茶汤呢反而更加醇厚,最重要的一点,茶性没有绿茶那样子寒凉了,许多脾胃虚弱的人,也可以喝了。

当然,毕竟古代的科学技术有限,咱们的那些个祖先根本不明白他们在无意之间,给绿茶工艺,加了一道发酵的工序,而发酵的这个过程,直接导致了最终的成茶品质区别于绿茶,茶叶内部的刺激性成分,转化成了别的非刺激性成分。因为成茶的品质区别于绿茶,于是乎,一个崭新的品类,黄茶就诞生了。

人常说无巧不成书,通过对各大茶类历史的研究,发现许多茶类其实都是在偶然的情况下被发明制作出来的,除过这次说到的黄茶,还有白茶、红茶、乌龙茶,都是如此。不免也得出了一个结论:无巧不成茶!套用一句南宋陆游的诗,真可谓:好茶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说到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到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黄茶既然品质不错,为什么现在市面上很少呢,我们身边怎么都没见过有几个人喝?就个人的看法。一个原因呢,就是黄茶工艺成型的时间,对咱们国家茶叶发展史比较了解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直到明代,咱们中国人喝茶都是以绿茶为主,因为那时候别的茶类还没有被创造出来,因此可以说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茶叶市场都是被绿茶所统治的,而当黄茶工艺诞生不久之后呢,红茶、乌龙茶这些新的品类就又纷纷冒头、被创制出来了。黄茶跟绿茶工艺类似,而红茶、乌龙茶这些新的品类,跟绿茶的差别可就大了。我们现在都知道,黄茶属于轻发酵茶,而乌龙茶是半发酵茶、红茶更是全发酵茶,因此无论口感、香气、包括茶性,都跟绿茶有了显著的差别,当有了这些茶之后,黄茶跟绿茶的那点子轻微差别,就显得无足轻重了。也就是说,历史没有给黄茶多少孕育发展的空间。

另一个原因呢,就是经济效益,绿茶因为群众基础比较大,每年各地产茶区,最好的茶青都会首选用来做绿茶,卖出一个高价来,而黄茶呢,因为喝的人少,即使花费再多的时间,用再好的茶青,再怎么精心制作,价钱却一直卖不过绿茶,更别说乌龙茶跟红茶了,因此,慢慢的、愿意制作黄茶的人也就越来越少,自然喝黄茶的人也随着越来越少了。

那么,还有没有黄茶喝呢?当然有,当市场的供需达到一定平衡,就会有一些制作黄茶的茶厂存活下来。如今的黄茶,比较知名的有:湖南的君山银针、四川的蒙顶黄芽、安徽的霍山黄芽等。平心而论,黄茶喝起来,无论滋味、香气,还都是不错的,如果有朋友喜欢,不妨试试。在开拓自己喝茶种类、丰富自己喝茶体验的同时呢,也算得上是向我们的先辈茶人们致敬!

长路漫漫,唯茶作伴,我们下回再会。

玉的好坏怎么鉴别

羊脂白玉